一起备考网 知识问答 2019年高考语文作文_2019全国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及点评汇总

2019年高考语文作文_2019全国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及点评汇总

2019全国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已经公布,有“热爱劳动”演讲稿、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毕业前的最后一节课、“音乐的中国味”、“爱国”、寻找“中国味”谈思考等。

全国卷Ⅰ:“热爱劳动”演讲稿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全国卷Ⅰ点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该作文题目在“立德树人”时代背景的基础上,将劳动的传统意义与当今社会的现实问题相结合。作文所给出的材料核心词是“劳动”,而这里的“劳动”也并不是单纯指体力劳动,而可以和“奋斗”“创新”“实干”等相关词联系起来,比如最近社会关注的“华为精神”,就是很好的作文素材。按照作文材料分析,劳动的意义可以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来展开:劳动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础,促进社会发展,创造财富;积极劳动可以消除人的惰性,锻炼意志,使人自律。写作当中,可以针对材料中给出的“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这些反面思想进行驳斥和纠正,采用“破”与“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作文。另外,题目要求采用“演讲稿”的形式,所以,答题时要严格遵循演讲稿的格式,开头要有“我演讲的题目是……”,而结尾要有“以上是我的演讲”或“我的演讲结束了”这样的句子。第三,材料中提到“从我做起”,因此作文要与自身有一定的结合,不能一味采用历史上或社会上其他人的例子作为素材。

全国卷Ⅱ: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1949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2019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 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

② 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

③ 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

④ 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

⑤ 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全国2卷作文点评:

【材料分析】今年的作文题是非常典型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并且是针对热点让学生进行扮演,学生或者可以扮演1919年五四运动的青年学生,或者可以扮演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的学生……学生可以根据材料给出的相应年代,选择一个背景,把自己置身其中。例如在1919年,学生可以从责任、担当等方向入手;在1949年,学生可以从拼搏、信念角度入手;在1979年,学生可以从爱国、拼搏等角度入手;在2019年,学生可以从奋斗、梦想等角度入手;在2049年,学生可以从感谢、学习角度入手。总体来说,这道作文题充满正能量,主旋律意识非常强,并且学生可选择的余地比较多。【立意提示】(1) 青春应拼搏(2)趁青春努力奋斗(3)青春当有信念(4)我的青春,我的中国梦(5)花样年华,激情青春(6)青年向上,时代向前。参考素材【理论素材】(1)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陈独秀(2)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雷锋(3)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李大钊(4)广大青年要培养奋斗精神,做到理想坚定,信念执着,不怕困难,勇于开拓,顽强拼搏,永不气馁。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习近平(5)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习近平【事实素材】(1)伟大的领袖毛泽东的青春便因奋斗而精彩,他的青春沉浸在书籍中,书籍给予了他与众不同的思想,为他的青春增添了绚丽的色彩,使他的文字透着一种青春的气息。当他第一次站到世界地图面前,不但知道了中国的方位,同时也开始认识到中国青年改造社会的责任和地位。

他给同学诉说中国落后和人民生活的水深火热,认定这是“不合理的现象”,要改革、要图强.他说:“要改革这种现象,就要革命,革命靠谁?就靠青年”。(2)着名的无臂钢琴家刘伟的一生就向我们诠释了有梦想有奋斗的青春的美丽。刘伟最初的梦想是当一名足球运动员,但是由于一场电击事故让他的足球梦与他擦肩而过。他颓废过,但更多的是重新建立梦想。

12岁那年他进入了北京残疾人游泳队实现自己的梦想,可是就在他屡获成功后却因得了过敏性紫癜又一次与自己的游泳梦擦肩而过。被命运捉弄两次的刘伟并没有因此被打倒,而是开始了自己的音乐旅途。

他克服重重的困难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一位着名的钢琴家!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他的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他生命的悲哀时,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不断奋斗不断飞翔的轨迹。

全国卷Ⅲ:毕业前的最后一节课

据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考点已交卷出场的考生透露,2019年四川高考的作文题是一幅漫画,画中老师在台上,学

生在台下。老师说:“你们看看书,我看看你们。”

要求:围绕漫画,选好角度,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全国卷Ⅲ点评:该作文题是传统的漫画型作文,不再考察学生对宏大时代主题的思考,而是回归学生现实生活本身,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关注身边事。这种关注首先是微观的,高三的拼搏、辛苦无需多言;另外,这种关注也是宏观的,是社会中师生关系的一种表达,是对“立德树人”的一种阐释。漫画中的情境,是学生最熟悉的日常情景再现,既有老师对学生的期望与不舍,也有学生对老师和高中生活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憧憬。这种场景化的设计更有代入感,可以说是2019年高考作文最简单的一道题目。该作文题目可以从以下角度分析:1、师生情谊,高中三年与老师相处的点滴记忆;2、寒窗苦读,高考之际的感悟(珍惜、拼搏、理想)但要注意的是,这道题目虽然容易下笔,但是要写出有温度、有深度、有创新的作文并不容易,建议考试多从自身视角去思考,真情实感就在身边点滴小事中。

北京卷:《2019的色彩》和《文明的韧性》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韧性”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中华文明历经风雨,绵延至今,体现出“韧”的精神。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每逢关键时刻,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得尤其明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

请以“文明的韧性”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色彩,指颜色;不同的色彩常被赋予不同的意义。2019年,我们隆重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欢庆共和国70华诞。作为在这个特殊年份参加高考的学生,你会赋予2019年哪一种色彩,来形象地表达你的感受和认识?

请以“2019的色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北京卷点评:【材料分析】这是典型的命题作文题。在题目中,给了二个作文题目,分别是“文明的韧性”“2019的色彩”。且在“文明的韧性”的题目中,确定了作文的文体——议论文,因此考生在确定选择这一题目时应该明确此篇作文的文体是议论文。

并且考生也要对“文明”“韧性”有一定的理解,这样文章才不会跑题,中华文明历经风雨,绵延至今的原因是什么?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韧性”又起了哪些作用?另外,题目也给出了相应的角度,即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化等角度去展开议论。

而另一个作文题目为“2019的色彩”,并要求作文的文体为记叙文,根据材料“2019年,我们隆重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欢庆共和国70华诞。作为在这个特殊年份参加高考的学生,你会赋予2019年哪一种色彩,来形象地表达你的感受和认识”可知,我们可以从五四运动100周年、欢庆共合国华诞70周年角度去写。这二个题目都很政治,很北京。

上海卷:“音乐的中国味”

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上海作文点评:

越是深入人心的,越是尊重生命的,才真正能成为世界性的。对生命的尊重,对美的热爱,从某个具体民族或国家的音乐艺术出发,超越了本民族,超越了本国家,而具有了普遍性。

高考作文命题类似苏州园林,只能弯弯曲曲,曲曲折折,又要微言大义,确实不太好写。写作本来应该是很爽朗,很大气,很愉快的,青少年写作本来应该是想象力爆棚,创造力蓬勃的,才能在以想象力、创造力为核心的二十一世纪信息文明时代,提升我们文化的创造力和竞争力。

今年上海的高考作文题也是一个提醒。对于一名普通青少年来说,他们高中三年绝大多数时间是在刷题、补习、熬夜中度过的,没有一定时间的听音乐积累,没有一定的机会去剧院倾听现场演出,音乐感受有时是缺乏的。

“倾听不同的音乐”、“对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这样的命题,看着优雅,似乎有论述空间,但对于十七八岁的孩子来说,还是有难度的。我相信,一名教授、一位特级语文教师,五六十岁,功成名就,确实有能力、有时间听听古典音乐,听听各国音乐,但是,孩子们只能在上下学的短暂时间,塞着耳机听听手机里音乐软件的音乐,娱乐一下,还不完全是“欣赏”,更谈不上“深刻的感受”,只能是有些个人感受。建议可以给学生更多接触音乐“中国味”的机会,培养他们更为广阔的视野和胸襟。

天津卷:“爱国”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

——方志敏

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个个人的本分。

——陶行知

若能作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黄大年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 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

③ 不少于800字;④ 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天津卷点评:

天津卷作文以“爱国情怀”为主题,选择方志敏、陶行知、黄大年的三则材料,分别表达对祖国光明前途的坚定信念,个人对国家、民族的责任,献身人类历史发展的人生观、价值观。命题主题鲜明,启迪考生体悟爱国主义精神内涵,深入思考个人与国家、民族、人类的关系,感受理想信念对引领新时代青年接续奋斗的重大意义。

本题注重发掘中华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优秀基因,紧扣“立德树人”的育人使命。作文题平实处见深刻,朴素中寓庄严,具有很好的正面导向,可以综合考查考生的核心素养。一位资深语文教师认为,该作文题主题指向明确,立意角度多元,情感内蕴丰富,写作空间广阔。

考生可以写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可歌可泣的事迹,也可以写民族危亡之时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仰,可以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途,也可以写“小我”融入“大我”的使命担当,还可以思考爱中国与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作文能较好地反映考生的生活。

江苏卷:寻找“中国味”谈思考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江苏作文点评

今年的作文题仍是考生熟悉的材料作文。材料以“水”“盐”设喻,贴近考生日常生活,富有时代气息。整个文题借“味”说理,意“味”深长,启人深思,能够激活考生思辨,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材料共有四句话构成,从三个层面进行解说,引导考生展开联想,打开写作思路。第一句话选取生活中最常见的两种事物,至淡之“水”和得味之“盐”,形象地说明了“物各有性”这一生活常识。中间两句话构成对比,即将水、盐同物简单叠加和“五味”异物之间“调和”“共存”两种生活现象进行比照,意在提示材料的核心内涵:在肯定“物各有性”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事物之间共存相生的关系,从而达到“和而不同”的境界。

最后一句话由“物”及“事”至“人”,强调了前面所说的道理既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是人类社会普遍适用的原则,点明这一道理存在的常识性和普遍性,在立意方向上进一步拓展了考生的思维空间。整个材料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言说情境,让考生由此及彼、由局部到整体、由具体到抽象的引申发散,进而谋篇成文。

文题启示考生,面对多元文化和多彩文明的社会现实,个体应该以何种姿态融入其中,智慧生存。综合分析,“和而不同”是整个材料的核心。

“和而不同”是事物存在的基本常识,是为人处事的智慧之举,是文明、文化得以延续发展的精神之基,更是人类社会交流互鉴的融合之道。

“和而不同”追求的终极价值是美美与共,互利共赢。材料看似明白如话,实则意蕴丰厚。写作时可钩沉历史,探求“和而不同”的典范事例,以古鉴今;可比照中外,智慧“拿来”,思考“和而不同”的积极意义;可关注身边现实,以小见大,反映“和而不同”的现实价值……考生可根据个人感悟和写作特长,或记叙,或议论,或抒情,自由选择,彰显个性,做到“百味份呈”。

需要注意的是,不管选取何种题材入文,行文均要围绕材料核心“和而不同”来写,体现对这一核心内涵的理解和把握,同时要尽量选择小而巧的角度,集中笔墨,深入开掘,切忌大而空泛。

浙江卷:假如你是作家如何对待读者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

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

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

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浙江作文点评:

浙江省今年的这个作文题,涉及到“作者——读者——文本——世界”这个文学理论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一个真正写作者要回答的问题。

这个题目有一定的思辨性。

我们首先可以从“读者”这个范畴来说。因为这个题目明确要求“回答你的读者”。回答读者,也就是回答你的文章的消费者,也就是说一个写作者要回答你写作的价值。

思考的方向可先从“读者”是谁?读者可是是一个现在的人,也可以是百年以后的人。可是是你的身边人——比如你的父母亲人同学老师;这可是是远方的人——比如一个你认可的诗人艺术家。也可是是遥远的古代的先哲。当然,读者也可能是一群“无名的读者”,他们是一个群体。比如你可以想象他们是一群未来人,或者是现在的学生。如果你的读者来自一个未来世界,那么你的创造物,就应该有“未来性”。如果你的读者是过往的先哲,那么你的创造物就还有“传统性”。只有找到自己的读者,这个题目所要求“回答你的读者”才有方向。

当然,如果可以进一步思考,那么“作者”也可以是一个特殊的读者。在这个意义上,作文题目所说的两种意见——倾听读者和倾听自我,就可以统一了。这个题目就可以转化为一个作者(也就是一个创造者),他在写作(也就是创造)的时刻要“倾听自我”。如果处理成这个思路,那前面一定要做好“作者即读者”的思辨。不然就有可能会有偏题的嫌疑。

写作操作层面上看,考生首先要抓住题目的信息——写作者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是你创造的“作品”。思考到“作家”在这里不仅仅是指舞文弄墨的文字工作者,更是自己生活的“作者”,“作品”不仅仅是指文字作品,也是你的生活。这样,写起来思路就开阔了,这也是这个作文题的最重要的暗示。然后,你再思考“你的读者”。

其实,这个题目就是“倾听——应答”模式。它要求考生首先是一个诚实的倾听者,倾听这个世界对你的要求,倾听自我对自己的要求。只有听懂了你的各种各样的“读者”,那么你就可以做好你的“应答”——也就是你的写作和“创造”。

以上2019全国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及点评由高三网小编整理,想知道更多关于高考作文的内容,请关注高三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一起备考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xiew360.com/1532824.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