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备考网 高考志愿填报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

一、单项

1.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

A.生活性 B.计划性 C.组织性 D.系统性

1.【答案】A。一起备考解析:本题考查家庭教育的特点。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内由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新生一代和其他家庭成员所进行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家庭教育具有先导性、生活性、感染性、权威性、针对性、终身性等特点。学校教育作为教育的特殊形态,对青少年的发展具有特殊意义。学校教育具有职能的专门性、组织的严密性、作用的全面性、内容的系统性、手段的有效性、形式的稳定性等特点。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生活性,故本题答案为A。

2.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宗迪恩会议上提出:每一个人——无论他是儿童、青年还是成人——都应能获益于旨在满足其基本学习需要的受教育机会。这是提倡教育应具有( )。

A.全面性 B.全民性 C.基础性 D.义务性

2.【答案】B。一起备考解析:全民教育是指教育必须面向所有的人,即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1990年 3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泰国宗迪恩组织召开了“世界全民教育大会”(又称“宗迪恩会议”),正式提出了全民教育思想。会议通过了《世界全民教育宣言》,其中明确提出:每一个人——无论他是儿童、青年还是成人——都应能获益于旨在满足其基本学习需要的受教育机会。故本题答案为B。

3.我国最早记载和阐释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思想的著作是( )。

A.《学记》 B.《论语》 C.《大学》 D.《孟子》

3.【答案】B。一起备考解析:孔子提倡启发诱导,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也是“启发”一词的来源);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故本题答案为B。

4.在西方近现代教育史上,被认为最先“发现了儿童”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卢梭 C.康德 D.洛克

4.【答案】B。一起备考解析:卢梭是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在西方近代教育史上,卢梭被认为最先“发现了儿童”。他的著作《爱弥儿》系统阐述了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卢梭主张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身心特征和个体差异进行教育;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即能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需要的身心和谐发展的人;认为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应“模仿自然”。他在德育上主张实行“自然后果法”,即要让儿童体验“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后果”。他还提出了“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的论断。故本题答案为B。

5.巴班斯基认为,应该把教学看作一个系统,从系统的整体与部分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设计教学。这一教学理论称为( )。

A.教学环境最优化 B.教学内容最优化

C.教学过程最优化 D.教学方法最优化

5.【答案】C。一起备考解析: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著有《教学过程最优化》,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认为,应该把教学看作一个系统,从系统的整体与部分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考察教学,以便达到最优处理教育问题的目的。故本题答案为C。

6.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可能会落后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也可能会超前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这说明( )。

A.教育具有历史性 B.教育具有系统性

C.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D.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6.【答案】C。一起备考解析: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发展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意识地向受教育者传递社会经验以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都前后相继,后一时期是前一时期的继承和发展。(3)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也就是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并非完全同步,体现在教育可能落后于政治经济的发展,也可能超前政治经济的发展。根据题干描述,体现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A项教育具有历史性,指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在题干中并未体现。B项为干扰项。综上所述,本题选C。

7.主张把一切知识教授给一切人和教育要适应自然,提出了统一的学制系统以及新颖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后来人们将其简称为“泛智教育”,“泛智教育”是在( )中提出的。

A.《教育过程》 B.《大教学论》 C.《教育漫话》 D.《教学与发展》

7.【答案】B。一起备考解析: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主张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的人。

8.校园暴力是指在校学生之间存在的言语羞辱、敲诈勒索、恶意殴打的暴力欺凌行为,这类行为主要侵害了学生的( )。

A.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 B.生命健康权、受教育权

C.受教育权、隐私权 D.受教育权、名誉权

8.【答案】A。一起备考解析:言语羞辱、恶意殴打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和生命健康权。

9.《教师法》关于教师的待遇不包括( )。

A.工资待遇 B.课外补课 C.津贴与补贴 D.住房与医疗保健

9.【答案】B。一起备考解析:我国《教师法》中规定的教师待遇主要包括工资待遇、教师津贴、教师住房、 教师的医疗保健、教师补贴等。所以不包括课外补课,此题选B。

10.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做出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 )内,做出处理。

A.十日 B.十五日 C.三十日 D.四十五日

10.【答案】C。一起备考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做出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

二、简答题

1.简述影响学生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及其关系?

1.【】

影响能力形成的主要因素有:

(1)先天素质,它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和物质基础。

(2)早期经验,一般情况下,早期阶段所获得的经验越多,就越有利于能力的发展。

(3)教育与教学,能力不是天生的,教育和教学对能力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4)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不仅是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5)主观努力(内在因素),一个人要想发展能力,除必须积极地投入到实践中去之外,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即积极的个性心理特征,即理想、兴趣及勤奋和不怕困难的意志力等。

2.简述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

2.【】

(1)相似性

①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或相似性;

②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的相似性;

③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2)原有认知结构

①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

②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③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这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3)对学习情境的理解

(4)学习心向与定势: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一起备考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xiew360.com/419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