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儿童拿到一个布娃娃,就可能想到拍布娃娃睡觉,如果这时能在她面前摆放一张玩具小床,并让她玩耍,她就可能想到让娃娃躺在床上睡觉。如果不给她小床,而给她小匙、食品之类的东西,她则可能想到喂娃娃吃饭。这是因为此时儿童的思维方式是( )。
A.直观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具体性思维
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前儿童的思维。学前儿童的思维方式有三种: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A项直观行动思维,也称直觉行动思维,指依靠对事物的感知,依靠人的动作来进行的思维,实际上是“手和眼的思维”。B项具体形象思维,又称表象思维,是指依靠事物的形象和表象来进行的思维。C项抽象逻辑思维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特征,是运用概念、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来进行的思维。题干中儿童做事情时还不能离开实物,而是仅凭已有的实物进行思维,离不开对实物的直接感知和具体情境的依赖。符合直观行动思维的特点。D为干扰项排除,BC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知识点】学前儿童发展——学前儿童认知发展——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
【难易等级】★
【题源追溯】学前教育学姚伟主编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03 111页
2.下列不属于自我意识内容的是( )。
A.帮助儿童认识和接纳自己,增强儿童的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
B.帮助儿童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体验与同伴交往的快乐
C.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兴趣
D.帮助儿童学习认识、理解和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行为
2.【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学前社会教育自我意识的内容。自我意识教育活动的内容包括:①帮助儿童认识和接纳自己,增强儿童的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②帮助儿童学习认识、理解和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行为。③帮助儿童学习自由选择、自我决断,培养其独立性、自主性和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意识。④支持、鼓励儿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志、想法和态度。⑤帮助儿童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体验与同伴交往的快乐。⑥帮助儿童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ABD均是自我意识教育的内容,C项属于社会教育中人际交往的内容,故此题选C。
【知识点】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幼儿园社会教育——幼儿社会教育活动的活动类型——学前儿童自我教育活动
【难易等级】★
【题源追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王晓戎主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0881页
3.小班幼儿看木偶剧表演时,看到“老虎”会感到害怕,这说明幼儿( )。
A.想象脱离现实 B.想象与现实相混淆
C.想象容易受情绪影响 D.想象内容零散
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体现在:(1)无意想象占重要地位,有意想象初步发展;(2)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3)幼儿想象的夸张性。想象的夸张性其中表现之一就是将想象与现实相混淆,是指幼儿容易把想象的东西当成现实的东西;将自己的想象看作是真实的事;把自己强烈渴望得到的东西说成是已有的东西;把自己希望发生的事情当作已经发生的事情述说。题干中小班的幼儿是因为将想象和现实中的“老虎”混淆了,所以害怕。故此题选B。
【知识点】学前儿童发展——学前儿童认知发展——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
【难易等级】★
【题源追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薛俊楠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8.0859页
4.以下不属于幼儿园家长委员会主要任务的是( )。
A.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工作和按要求协助幼儿园工作
B.反映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C.协助幼儿园组织交流家庭教育经验
D.监督审查各项财务支出
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家长委员会的任务。《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九节幼儿园、家庭和社区中第五十四条指出,幼儿园应当成立家长委员会。主要任务是:对幼儿园重要决策和事关幼儿切身利益的事项提出意见和建议;发挥家长的专业和资源优势,支持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工作计划和要求,协助幼儿园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和交流。ABC均属于家长委员会的任务,其中并非体现出对财务的监督。故此题选D。
【知识点】幼儿园教育法规——《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第五十四条
【难易等级】★
【题源追溯】学前教育政策法规汇编杨莉君主编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0752页
5.幼儿食欲减退,生长减缓主要是因为缺乏微量元素( )。
A.铁 B.铜 C.锌 D.碘
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幼儿营养素需要。常见的微量元素有:铁、碘、铜、锌等。C项缺锌缺锌容易食欲减退,生长发育迟缓,或可得异食癖;A项缺铁容易患缺铁性贫血;D缺碘容易“克汀病”,也叫“呆小症”,故此题选C。
【知识点】生活指导——幼儿营养——幼儿营养素需要——无机盐
【难易等级】★
【题源追溯】学前卫生学王雁主编南海出版公司2010.01133页
6.一个幼儿看见一位女士带着小狗散步,突然有一只大狗朝小狗奔过来。女士赶紧把小狗搂的紧紧的。幼儿看见这种情况说:“旺旺狗的妈妈心疼了”。这体现了幼儿思维的( )。
A.拟人性 B.固定性 C.表面性 D.近视性
6.【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前儿童思维的特点。幼儿期具体形象思维的派生特点有六个,分别为经验性、拟人性、表面性、固定性、片面性、近视性。A选项拟人性指幼儿往往把动物、物体当做人。B选项固定性认为幼儿常常会认死理,缺乏灵活性;C选项表面性指幼儿的思维知识根据具体接触到的表面现象来进行,往往只反映事物的表面联系;D选项近视性认为幼儿只能考虑到事物眼前的关系;题干中幼儿认为旺旺狗的妈妈心疼了,是把旺旺狗当作了孩子,赋予了拟人的特征。所以符合拟人性。BCD均与题干不符。故此题选A。
【知识点】学前儿童发展——学前儿童认知发展——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
【难易等级】★
【题源追溯】学前儿童发展张瑞平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09106页
7.通过对幼儿小龙进行观察,发现在陌生情境中,当母亲离开时,小龙就会产生焦虑,并且对正在进行的活动心不在焉,一旦母亲回来了,就会特别积极开心,由此可以推出小龙对母亲的依恋属于( )。
A.安全型依恋 B.紧张型依恋 C.回避型依恋 D.反抗型依恋
7.【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婴儿依恋的类型心理学家艾斯沃斯通过“陌生情景”实验,研究了婴儿的分离焦虑和陌生焦虑,把婴儿的依恋分为性质不同的三种模式。(1)回避型(焦虑—回避型)(2)安全型(3)反抗型(矛盾型或焦虑—反抗型)。先排除B项。A项安全型儿童与母亲在一起时,能安逸地玩弄玩具,对陌生人的反应比较积极,并不总是偎依在母亲身旁。当母亲离开时,探索性行为会受影响,明显地表现出一种苦恼。当母亲重新回来时,他们会立即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很快又平静下来,继续做游戏。C项回避型,此时母亲(依恋对象)在场或不在场对这类儿童影响不大。母亲离开时,他们并无特别紧张或忧虑的表现。母亲回来了,他们往往也不予理会,有时也会欢迎母亲的到来,但只是暂时的,接近一下又走开了。有的人把这类儿童称为“无依恋的儿童”。D项反抗型依恋这类儿童遇到母亲要离开之前,总显得很警惕,有点大惊小怪。如果母亲要离开他,他就会表现极度的反抗,但是与母亲在一起时,又无法把母亲作为他安全探究的基地。这类儿童见到母亲回来时就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同时又反抗与母亲接触,甚至还有点发怒的样子。题干中小龙在母亲离开时表现出焦虑,心不在焉,但是当母亲回来又又很积极,是安全型依恋的表现。因此题选A。
【知识点】学前儿童发展——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学前儿童亲子关系的发展——婴儿依恋的类型
【难易等级】★
【题源追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王双宏主编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09163页
8.根据儿童的生活经验为其提供种类少、数量多的玩具,避免其争抢玩具;注意规则意识的培养,让幼儿在游戏中逐渐学会独立是针对( )幼儿角色游戏的指导策略。
A.小班 B.中班 C.大班 D.学前班
8.【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各年龄班角色游戏的指导。A项小班幼儿规则意识差,以平行游戏为主,游戏内容和玩具往往和其他幼儿类似,因此要提供种类少、数量多的玩具,符合题意。B项中班幼儿以联合游戏为主,教师应重点解决游戏中的交往冲突。C项大班幼儿以合作游戏为主,教师应引导幼儿一起准备游戏材料,多用语言指导游戏。D项属于干扰选项。
故此题选A。
【知识点】游戏活动的指导——幼儿园游戏活动的指导——各年龄班角色游戏的指导——小班角色游戏的指导
【难易等级】★
【题源追溯】新视界幼儿园管理 卷3 质量前提下的幼儿园保育 教育与游戏冯季林著 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3.08 186页
二、论述题
小超在幼儿园经常为了抢夺玩具与小朋友发生争吵,有时甚至对小朋友拳打脚踢,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躲着他,不敢跟他一起玩。请你分析小超的心理行为,并结合实际说明该行为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
(1)攻击性行为是一种以伤害他人或他物为目的的行为。通常表现为发作性暴怒、冲撞、打人、咬人、踢人等。案例中小超的行为属于攻击性行为。
(2)影响攻击性行为的因素:
①父母的惩罚
研究发现,攻击性男孩的父母对他们惩罚更多,而且即使他们行为正确也经常受到惩罚。惩罚对攻击型和非攻击型的幼儿能产生不同的影响。惩罚能抑制非攻击型幼儿的
攻击性,却不能抑制攻击型幼儿的攻击性,反而会加重他们的攻击性行为。如:一位幼儿经常发生攻击性行为,受到父母的惩罚后,当没有正确的消极情绪发泄方式时,就容易将不良情绪发泄与同伴身上,因此就会加重他的攻击性行为。所以父母利用惩罚方式时要慎重。
②榜样
电视上的攻击性榜样会增加儿童以后的攻击性行为,过多的电视暴力还能影响儿童的态度,使他们将暴力看作是一种解决人际冲突的可以接受的和有效的途径。如班杜拉的波波玩偶实验,部分幼儿就会模仿电视中人的行为。
③强化
当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时,父母或教师不加制止或听之任之,就等于强化了幼儿的侵犯行为。同伴之间也能学会攻击性行为,如果一个幼儿成功地运用了攻击策略来控制同伴,就可以加强和增加他以后的攻击性。研究还发现,有时候关注(惩罚、批评)是消极的,也会起到强化的作用,而用不理会孩子的攻击行为和鼓励相互合作的方式,可使三四岁孩子的攻击行为有所减少。
④挫折
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挫折。挫折是人在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使自己的目的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对幼儿来说,家长或教师的不公正是挫折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如:幼儿画画,明明先找老师看他的画,但是老师不经意间先看了后来的亮亮的画,于是明明推了一下亮亮说:“我再也不和你做朋友了。”此时明明就认为自己受到了教师的不公正待遇,因此产生挫折,由而发生攻击性行为。
【知识点】学前儿童发展——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展——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
【难易等级】★★
【题源追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评价张文军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07210页
三.材料分析题
某家长向教育专家诉苦:我的孩子从进幼儿园到现在有3个多月了,每天早上会精神高度紧张,怕我会离开,哭着不去幼儿园。从早晨起床哭到幼儿园,进去后会哭着和我说拜拜。放学时又会骄傲地说上过幼儿园了。据老师说,孩子进园以后表现还可以。回家后也会唱歌。但是第二天仍然会哭,不愿意去。这让我很为难。怕这样的紧张情绪会影响他以后,又怕一次不送以后更难送进去。(在这三个月里,除了两次发烧分别请了两天假,几乎没有耽误过)请问家长该怎么办?运用学前教育的相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
(1)现象:根据材料的分析,显然这位家长正面临的是很多孩子都会出现的分离焦虑的问题。
分离焦虑,即亲人离去后长时间哭闹,情绪不安,是依恋关系受到障碍的表现。开始出现用“前语言”方式和亲人交往,孩子理解亲人的一些词,作出所期待的反应,使亲人开始理解其要求。这正如材料所提到的“幼儿每天早上会精神高度紧张,怕家长会离开,哭着不去幼儿园。从早晨起床哭到幼儿园,在幼儿园得到安抚之后第二天上学仍然会哭,不愿意去”。
(2)原因:
分离焦虑的出现,与孩子的不安全感有关。最初,这种焦虑的出现,是具有特殊的适应意义的,它促使孩子去寻找他所亲近的人,或者发出信号,呼唤妈妈的出现。这是孩子寻求安全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但是,由于焦虑中的孩子会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寻找亲人上。有时,他们甚至表现出不吃、不喝、不玩,这些平时最能引起亲近的人关注的行为,现在成了他用来呼唤亲人的一种方法。当然,其他的活动可能就进入不了他们的视线了。当宝宝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分离焦虑就越发不可忽视了。很多宝宝因害怕去幼儿园,会以不起床、假装生病、赖地哭闹的手段进行抵抗。
(3)解决措施:
作为家长要正确看待分离焦虑,合理有效地解决焦虑问题,使孩子健康、快乐地融入幼儿园的生活中。具体做法包括以下几点:
①多与同龄小朋友接触。从1岁起就有计划地带孩子到有其他小朋友玩耍的地方,与同龄孩子接触;到2岁左右次数要增加,并鼓励他主动与其他小朋友交往,在孩子非常熟悉和安全的地方(如奶奶家、姥姥家、邻居家),可让幼儿尝试与亲人短暂分离。
②适时培养自理能力。在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关键期应注意自理训练,如1岁左右练习用勺吃饭;2岁左右独立吃饭(用勺或筷子);2岁左右排尿、便时自己找便盆,并开始脱、穿裤子的训练和指导;2.5~3岁尽量自己完成排尿便,如脱裤子并用手纸擦屁7股、提裤子。学会以上各项的孩子能较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③提前熟悉了解幼儿园。入园前1~2个月,多带孩子到幼儿园附近参观玩耍,同时给孩子讲解幼儿园的乐趣,如有许多新奇的玩具,和老师、小朋友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等,使孩子对幼儿园环境熟悉,向往上幼儿园。
④愉快度过第一天,并在最初一个月,不断强化幼儿园的好处,与孩子一起讨论去幼儿园的收获,了解孩子的想法,对不满意的地方要有合理的解释。
⑤在老师的同意下,给孩子带一个心爱的玩具(不易损坏、无危险的,如玩具小熊等),使孩子依恋情感暂时转到心爱的玩具上。
⑥现在许多幼儿园对幼儿心理发育及教育非常重视,对孩子的管理从强硬服从型转为讲道理、个体帮助,顺乎发育规律,效果很好,使孩子分离焦虑期缩短,生病请假及引发心理障碍的情况减少。
【知识点】学前儿童发展——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亲子关系的发展——依恋的发展
【难易等级】★★★
【题源追溯】学前心理学 第2版黄晓坤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18.0118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