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到过这样一个新闻,“研究生跟骗子通话3小时被骗74万元”。
看到这个新闻,第一反应是,“同样是研究生,为什么他怎么这么有钱?”。
然后,通过了解具体被骗过程后才发现原来是“网贷”,这可能也是很多大学生被骗的常见操作。
来自江苏的一名研究生小张,接到自称是某某网贷平台的“客服”电话,然后,对方毫无差错地说出了他的个人信息(姓名、身份证号、就读大学等信息)。
然后,这让小张同学对此深信不疑。
对方要求他注销某某网贷平台账号,否则会影响其征信。
还为小张提供了其个人证件照以及“红头文件”。
一提到会影响征信以及看到骗子提供的“红头文件”,小张一下子慌了!
然后,就按照对方的指示一步步操作从多个网贷平台总共贷款74万元转入了骗子指定的中间账户。
整个通话时间长达3个小时,中间骗子并没有让小张挂断电话。
直到骗子以下班为由挂断电话,小张都没有发觉被骗。
女友打来电话以后(提醒),他才发现自己上当受骗,赶紧报警。
其实,关于大学生被骗的事件并不少。
在我们的研究生群,经常能够收到学院发的类似“xxx同学被电信诈骗xx万元”的预防诈骗提醒。
真的都是现身说法!
对于类似的被骗事件,我们可以发现一些现象或者说共同点。
被骗者中学生居多(学历并不低)
骗子之所以把学生当作诈骗目标,并不是说学历越高人就越傻,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学生群体比较“单纯”
这里所谓的“单纯”,主要是指其社会阅历不够。
这些“高知识”群体,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基本上都是在象牙塔中,未曾离开过学校,所以,社会阅历不够。
说白了,就是还不知道社会的“险恶”,然后,就很容易被骗。
2、学生从小到大被父母过度保护
从小到大,父母都将孩子保护得太好,没有经历过挫折,也没有太多机会去关注社会上发生的一些事,更接触不到一些“社会思想”,他们可能只知道学习,真可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然后,一遇到骗子,可能都无法分辨出来,轻而易举就能够被骗子得逞,并且被骗金额往往都不小。
3、学生群体,作为年轻人,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
骗子之所以常常盯着学生群体,就是因为作为年轻人,也是各大“网贷”平台以及各种APP的最大使用群体,同时,他们也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
当然,再加上年轻人会比较在意自己的前途,比如,怕影响自己的征信,然后轻而易举就被骗子得逞了。
4、年轻人,接触到的网站、APP比较杂,更容易信息泄露
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在网购,浏览一些网站的时候,很容易造成个人信息泄露。
很明显,年轻人更容易将个人信息泄露。
所以说,之所以大学生常常被骗,并不是学历越高人越“傻”,而是更容易被骗子盯上。
那么,作为大学生,我们又该如何预防被骗呢。
对此,有4点建议。
1、私人号码,冒充官方平台要谨慎
只要是接到陌生人的电话都要谨慎。
一般来说,官方平台的客服电话都会有相关提示,至少不可能是一个11位的私人电话号码(这个常识要有)。
所以,只要你接到私人电话说是xxx官方平台的电话,那多半是假的,然后需要更进一步核实。
2、能够准确说出个人信息,也别慌,先要能想到信息泄露
说实话,在这个各种APP、网购平台、网页等满天飞的信息化社会,每个人基本上都是“透明人”。
所以,不要觉得我们的个人信息会被保护得很好,那基本上不可能。
骗子拿到我们的个人信息,并不是不可能。
所以,当我们接到陌生人电话,并且对方还能够准确说出我们的个人信息也不要慌,你要能够立刻想到个人信息被泄露,而不是选择相信骗子的话。
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
当你能够第一时间质疑他,就能很大程度上避免被骗。
3、只要接到与“钱”有关的电话,都要谨慎
还有,在我们接到陌生人电话时,只要对方提到与“钱”相关的事,无论是什么事情都要谨慎对待,比如,银行卡、网贷平台、转账、告诉对方验证码等等。
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可以直接选择报警来核实。
4、使用“反诈APP”
我想,大家对于前一段时间火遍全网的“反诈宣传陈警官”都非常熟悉了。
其为了推荐大家下载“反诈APP”预防诈骗也是煞费苦心,不得不说很成功。
反正,我身边的人,包括自己的家人,都有下载安装软件。
我想,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直接截断诈骗通道,保护人民的财产。
最后,给大家说一个好玩的,那就是大家可以试着将接听骗子电话的“任务”交给智能音响的AI自动接听回复,可能会让骗子崩溃,不过还挺好玩的。
以上,希望同学们都能够加强防骗意识,保护好自己的钱财,毕竟,父母挣钱也不容易。
感谢您的阅读,喜欢我们一起备考网的文章就收藏或分享给你的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