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典故,每一个典故就是一个故事,汇集成了人们熟知的各种成语。这些成语典故的背后,都有着一段传奇的故事,例如秦末汉初的军神韩信,他虽然只活了35岁,但是却创造了二十多个成语,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是一个不朽的传奇。
韩信早年的经历与刘邦十分相似,都是那种不务正业,整日混吃混喝之人。据史书上记载,韩信年轻的时候,家中十分穷困,可他又不喜欢干农活,经常饥一顿饱一顿。虽然刘邦也是如此,可好歹还混上了个亭长的位置,而韩信因为品行不好,所以也无法被推荐为官吏。
韩信不爱劳作,又不会经商,家产也很快就被败坏光了,最后只能靠去别人家蹭饭吃来维持生计。可时间久了,人家就不给他蹭饭了,于是韩信只能饿肚子。有一天,韩信在城外钓鱼,有个洗衣服的老大娘看到韩信很饿,于是就拿来饭食给韩信吃。韩信也不见外,一连十几天,天天去老大娘家蹭吃蹭喝。
韩信对老大娘说,等我以后富贵了,必会报答你的恩情。老大娘却说,大丈夫无法养活自己,我是看你可怜才给你饭吃,不是为了报答才这样做。韩信十分羞愧,这就是漂母赠饭,一饭千金的典故。日后韩信被封为楚王后,想起当年老大娘对自己的恩惠,于是命人送给她千金作为报答。
韩信腰间别着一把破剑,整天在街上东游西荡寻找机会,自然也引起了其他人的嘲笑。有一个杀猪匠就侮辱韩信,说韩信虽然生的高大,其实是一个胆小鬼。韩信没有反驳。于是屠户又说,你要是胆子大就杀了我,要是你胆子小就从我的胯下钻过去。韩信看了屠户一眼,果然从屠户的胯下钻了过去。这就是胯下之辱的典故,反映了韩信能屈能伸的品格。
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韩信终于等到了机会,认为自己一展宏图的机会到了。但是他的运气却不太好,先是投奔了项羽,但是却得不到重用。后来又投奔刘邦,可仍然没有得到重用。于是韩信半夜不辞而别,打算离开刘邦。萧何得知后,趁着月光将韩信追了回来,他对刘邦说,会领兵打仗的武将很容易得到,但是像韩信这样独一无二的人才却十分难得。
刘邦听了萧何的话后,就拜韩信为大将军,命他统兵作战。这就是萧何月下追韩信,国士无双的典故。萧何之于韩信来说,就是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没有萧何也许就没有日后的兵仙韩信。而韩信日后被杀,也是源于韩信之手。因此司马迁在《史记·淮阴侯列传》说韩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也是一个历史典故。
楚汉争霸时,刘邦最大的对手是项羽,刘邦对此十分头疼,不知道该怎么才能击败这个对手,因为在彭城之战中,自己的五十多万大军都打不过对方的三万骑兵。而韩信却对项羽不屑一顾,他在与刘邦讨论项羽时,评价项羽是妇人之仁,而且还认为项羽只是匹夫之勇,必然不是刘邦的对手。
有一次,刘邦问韩信能够统领多少兵马,韩信回答说多多益善,兵马越多越好。在替刘邦争霸天下的过程中,韩信将兵法运用得出神入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最终在垓下这个地方设下十面埋伏围困项羽。项羽不愿投降,最后拔剑自刎。
正所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韩信虽然是一代兵仙,但是却因为功高震主,仍然无法掌握自身的命运。项羽死后,韩信也被刘邦解除了兵权,虽然他被封为了楚王,可一旦失去了兵权,他也就成为了任人宰割的对象,最终惨死于钟室之祸。
当年韩信因为洗衣老大娘的一饭之恩得以活命,最后又因为吕雉所忌被斩于长乐宫。因此在韩信死后,人们在他的墓前刻下了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的对联。韩信短暂的一生,辉煌而又传奇,他的一生留下了二十多个成语典故,至今仍然为后人所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