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备考网 历史趣闻 太平天国败亡后,天国宝藏都去了哪里?曾国藩连夜审讯

太平天国败亡后,天国宝藏都去了哪里?曾国藩连夜审讯

晚清时期,太平天国运动所向披靡,在全国掀起了滔天巨浪。不过,到了太平天国运动晚期,其内部日渐腐化,终究难逃覆灭的命运。虽说历史课本高度赞扬了这场“壮举”,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根本没起到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反倒让老百姓承受了巨大的苦难。

分析洪秀全失败的客观原因,有这些:

首先是一众出身草根的领袖提出了虚无缥缈无法实现的纲领,且太平军各阶层参加起义的目的不明确;

其次是定都南京后,太平军高层耽于享乐,生活作风极其恶劣,权欲膨胀,直接引发太平天国的瓦解和分裂;

最后是太平天国高层战略布局上的错误,北伐军缺乏后勤补给,孤军深入,以至于落败。

反观太平军的敌人们,有规模浩大的官兵,有装备精良的海外列强,还有强大的地主武装。相比之下,太平军无疑是一支乌合之众,这种队伍根本无法取得最终的胜利。

1864年南京被湘军攻陷,湘军对南京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地毯式劫掠。因在此之前,民间流传“洪逆”积累了大量财富,“金银如海,百货充盈”。因此,曾国藩认为洪秀全在某处埋藏了更多的财宝。

湘军逮捕了忠王李秀成后,曾国藩立即对这位太平天国举足轻重的人物进行连夜审讯,希望能从他嘴里挖出财宝的下落。李秀成的自述中说得模棱两可,并未给出直接答案。李秀成只是表示,在城陷之后,国库中已无银米。

显然,李秀成并未说出洪秀全究竟有没有窖藏财宝。

太平天国打下根据地南京后,在此地经营了十余年,民间素有洪秀全埋藏金山银海的说法。正因如此,湘军在入城后第一时间“掘地三尺”,就是为了找出洪秀全积累的财富。曾国藩还曾发出过“凡发掘贼馆窖金者,报官充公,违者治罪”的公告。

依照洪秀全颁布的政令,天国之内所有人的财产都必须统一存放在“圣库”之中,天国子民的生活所需均由圣库配给。此外,根据太平天国的法令,普通人不得私藏金银,只要私藏金银超过一定数量(金一两银五两),被告发后就要人头落地。这种制度和法令,使太平天国的公私财产全部集中在“圣库”之中。

既然如此,为何李秀成会称银库中无粮米呢?

原来,在“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的“圣库”制度已名存实亡,“圣库”中的财富已成了洪秀全及其嫡系的个人资产。我们知道,洪秀全在入主南京之后,基本没有离开过天王府,对其他异姓王的忌惮也与日俱增。对于洪秀全本人而言,唯有天王府才能给他安全感。所以,洪秀全极有可能将全部财富转移到天王府中,深埋地下。

根据史料的记载,洪秀全修建天王府时,自然搜刮了数不尽的民财,将所有搜集来的奇珍异宝全部充入王府中。其他伪王有样学样,也在各自的王府中囤积财宝。根据《淞沪随笔》记载的“城中四伪王府以及地窖,均已搜掘净尽”可见,各伪王的王府中私藏了不少金银财宝,所以天王府也应该有窖藏的财宝。

湘军攻陷南京后,虽然在天王府内燃起大火,但并未将天王府全部烧尽。此后的百年,从未有人对天王府遗址进行过发掘和勘察。因此,这片土地下究竟有无财宝,如今尚无定论。除了天王府财宝之外,相传在外作战的翼王石达开也埋藏了一大笔财富。《宝藏的故事》一书称,石达开在大渡河决战前夕,将军队中的所有财宝都埋藏在地下。

据传,石达开留有一份藏宝图,图纸上还有“面水靠山;宝藏其间”的字样。时至今日,在重庆南川市仍流传着一种说法。据说石达开将所有宝藏都埋在了一处叫“太平山”的地方,只要能找到这座山的所在,就能发掘出这笔财宝。为了深入了解,我国史学家特地查阅了南川县志。遗憾的是,县志中虽然提到石达开曾途经此处,但并未出现关于宝藏的记载。

在县志中,唯一一处关于石达开的记载,就是石达开军纪严明,在当地人家中吃饭时会留下银两。笔者认为,南川市流传的“太平山”传说,极有可能是好事者杜撰出来的,可信度极低。和世界上所有未知的宝藏之谜一样,但愿太平天国的两大宝藏能早日出土,造福万民。

参考资料:

【《淞沪随笔》、《宝藏的故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一起备考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xiew360.com/6343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