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周时期,穿着简朴的未必是贩夫走卒,也有可能是走草根路线的墨家子弟。《庄子》记载:“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为衣,以跂硚为服”。墨子出身贫寒,经常自诩为“下等人”,哪怕成了士大夫,也不忘自己的草根身份。
早年,墨子也曾受儒学文化的影响,钻研过一段时间的礼法。不过,思想先进的墨子很快便发现了周礼中的弊端,认为这套繁缛的礼节不符合实际,尤其是厚葬死者的丧葬制度,颇为劳民伤财。于是,墨子放弃了这套理论,创建了效仿夏政的墨家学说,另起一派。
在当时,如何判断一个思想家是否有名望?
那就要看他们的门下有多少弟子。墨子另立山头之后,建立了一个由武者组成的具有“黑社会”的组织。可以说,墨家是我国古代最早的“黑道”。墨家有非常完善的组织体系、行动纲领和政治宣言,墨家的最高“话事人”被称作“巨子”,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墨子是开宗立派后的初代“巨子”。不过,墨子所开创的“黑道”本质上是个天使集团,这一点从墨者的口号中就能看出来:兼爱、利害、非攻。用现在的话来说,那就是要博爱,要互相帮助,要维护和平。墨子的势力在战国时期影响力巨大,鼎盛时期的墨家共有弟子数千人。
墨子的所有“小弟”统称为“墨者”,当时也有人称其为短衣帮。这群人与墨子一样,都是些出身草根的贩夫走卒,在加入了组织后开始闻鸡起舞,搞起了武术训练。墨子的“黑社会”绝不是黑恶势力,只是因为每个墨者都是一幅“面目黎黑”的形象,给人一种“黑社会”的感觉。
每个墨者,都以吃苦为乐,每逢遇到国难当头或百姓受苦,墨者都会挺身而出,赴汤蹈火在所不惜,就像是奋战在第一线的敢死队一样。孔子孟子出行,身边往往会围绕着一大群翩翩公子,墨子则不然。墨子出行,身边只有一群膀大腰圆的大汉。虽说气场上远胜于孔孟,但未免给人一种毛躁的感觉。
比起其他学派,墨子每次出行都有不菲的收获,一旦墨子出行,必会拯救不少人命。墨子在山东时,听说湖北人要和河南人打仗,立马带着弟子星夜兼程,徒步走了十天十夜,来到前线。经过一番“口手并用”的“劝导”,化解了这场国际冲突。这件事,被收录进《墨子行年考》中,发生在墨子三十岁那年。
三十岁,正是一个男人的黄金时期,墨子见楚王放弃了进攻宋国的打算,便将自己的著作作为礼物送给楚王。楚王象征性地翻了翻,说道:“书不错,可我不爱看。这样吧,如果先生想要留在我国发展,我可以给先生更好的前途。”听完这番话,墨子二话没说,转身就走,带着一众子弟徒步走回鲁国去了。
幸亏当时的墨子年轻力壮,墨者们也都是些练家子,否则像这样一连走二十个日夜,正常人根本吃不消。随着墨子的“小弟”越来越多,门人吃饭成了大问题。为了保证组织的正常运转,墨子号召大家自力更生。原本墨者们都是些底层人士,精通轻工业,大伙干起活来毫不含糊。于是,墨子带着门人赶制守城的装备,兜售给各国。
说起来,墨家就像是东周时期最大的民办企业一样。在当时,墨者的身份有些不伦不类,他们有时是活跃在是非之地的侠客,有时是廉价的木匠瓦匠,有时又是列国最可靠的军火商。在当时,连弩车、转射机这些相当于现代坦克大炮的军事设备,大多都贴上了“墨家制造”的标签。每个人都知道,“墨家出品,必属精品”,谁让墨子网罗了普天下最优秀的工匠呢?
不过,墨子是有原则的,这些重火力只能卖给那些热爱和平的国家,侵略者不论花多少钱,休想买走一件装备。
班固的《答宾戏》称:“孔席不暖,墨突不黔。”
说的就是墨子像孔子一样,一辈子都奔走于列国,为了理想日夜操劳,连将席子坐暖的时间都没有。
墨子穷尽毕生精力,就是为了扶危济困,并将这份理想传播到中华大地的各个角落。但遗憾的是,墨子活在了一个拒绝天使的时代,他的理想对于诸侯来说可望而不可即,卑劣的乱世根本没做好迎接墨家思想的准备。
参考资料:
【《庄子》、《答宾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