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的宇宙充满着神秘,也有许多的事物超出我们的认知。星系是宇宙的基本结构,人类生存的银河系只是宇宙中数万亿个星系中的一员,而在星系之上还有更大的星系团,每一个星系团都有数量不等的星系组成。
根据过去科学家的理论和对宇宙的认知,宇宙中的星系分布虽然不均匀,但是基本不会出现特别空旷的超大范围,但是,宇宙空洞的发现却颠覆了科学家的认知。
所谓的宇宙空洞,就是星系数量非常稀少的一个区域,在我们的观察视野中,这个区域就像是在宇宙薄膜上开了一个洞,在洞中基本看不到星系的存在,完全是一片黑暗的区域。
宇宙空洞的大小也是不一,在过去,科学家发现的宇宙空洞基本都不会超过数千万光年,可是在1981年,天体物理学家罗伯特·科什纳却意外地发现了一个超级宇宙空洞,它的直径达到了2.5亿光年,轰动了科学界,科学家将它命名为“牧夫巨洞”。
“牧夫巨洞”的发现再一次挑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如此巨大的宇宙空洞是如何形成的,也引起了科学界的热议,不同的科学家,对于这个超级空洞的形成原因也有着不丗的解释。
有科学家认为,宇宙诞生到现在约138亿光年,在这段时间里,宇宙空间一直在加速膨胀,按照目前我们的宇宙理论,空洞的结构不会超过数千万光年,而“牧夫巨洞”很明显远远超出了这个范围, 那么这个空洞有可能是由数个空洞碰撞融合而成,就像是黑洞的碰撞会融合为一个更大的黑洞。
也有科学家认为,“牧夫巨洞”的形成有可能跟暗物质有关,在这个巨洞内,有可能已经被暗物质充满。对于暗物质,人类目前除了知道它的存在外,其他的方面基本没什么了解,根据目前科学家的研究认为,暗物质在宇宙中的占比是非常高的,超过了可见物质。同时,科学家还认为,宇宙的膨胀也有可能是由暗物质主导的。
除了以上两种解释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可能?对于“牧夫巨洞”的形成原因,科学家都是提出了自然形成的观点,那是否会存在非自然的可能?后来,又有科学家对“牧夫巨洞”的形成,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观点,认为它的形成有可能跟高级文明有关。
对于外星文明的存在,科学界是持有肯定的态度,虽然直到目前,我们还没有发现任何跟外星文明有关的线索,但是看到浩瀚的宇宙,没有一个人会怀疑外星文明是不存在的。
如果外星文明是存在的,那么不同文明的诞生时间,发展过程快慢也会有所不同,文明的实力也会有着很大的差距,那么文明的实力如何划分呢?上个世纪60年代,天体物理学家卡尔达肖夫提出了著名的卡尔达肖夫指数,对于宇宙文明的实力划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I型文明,II型文明和III型文明。
等级划分的标准是根据能源量级,越是强大的文明,对能源的需求也会越大,按此标准,人类文明目前连最低的I级文明也达不到,最多只能算0.7级。
有科学家认为,按照人类目前的科技发展速度,想要成为III级文明,最少也需要10万年。那么“牧夫巨洞”跟外星文明有什么关系呢?
科学家认为,随着文明等级的不断提升,对能源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能源的来源也会从星球向恒星系,星系转移,三级文明想要发展需要的能源无疑更加庞大,会不断消耗周边星系的能源。高级文明不断向外扩张,不断消耗星系的能源,当一个星系的能源基本被消耗完之后,我们看到的就是一个空洞的星系结构。
文明的发展会带来能源的匮乏,继而产生对能源的强烈渴望和需求,而对一个星系来说,能源是有限的,高级文明想要继续发展下去,唯一的方法就是走出去向外扩张,挖掘更多的能源,从而留下一个个空的星系,这个星系空间没有了能源的支撑,就有可能互相融合,成为巨大的宇宙空洞。
宇宙空洞在宇宙中也是非常多的,大部分的范围都比较小,只有极少数的能够达到千万光年以上的级别,而“牧夫巨洞”也并不是科学家到目前发现的最大的空洞结构,在2013年,三位科学家以发现了一个更加巨大的宇宙空洞,它的直径范围达到了20亿光年,被科学家命名为“KBC空洞”。银河系所在的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就在这个空洞中,而且还是处于中央位置。
没错,人类生存的星系就是处于一个超级巨大的空洞之内,若是如此,或许不少人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我们找不到外星文明。宇宙空洞内的星系非常少,资源非常少,能够演化出的文明自然也会非常少。空洞就相当于地球上的荒漠,星系就是这个荒漠中的绿洲,自然是非常稀缺的,人类生活的绿洲距离宇宙中真正繁华的地带非常遥远,而繁华地带的文明也不会轻易来我们这个荒漠,我们也就很难接触到外星文明。
对于银河系所处的这个超级空洞,科学家还有另外一种担忧,它会不会是高级文明开发星系资源造成的?若是如此,那人类的存在有可能早已在高级文明的视野里,高级文明有可能基于某种目的,有意隔绝了人类和其他文明的接触,让我们无法发现任何跟外星文明有关的痕迹。
对于宇宙空洞的真正形成原因,人类目前无法给出准确的答案,借助天文望远镜,我们可以很清晰地观察到宇宙空洞的存在,可是要真正了解它们,仍然需要更多的探索数据,而这些对于现在的人类科技来说是无法做到的,我们只能期待在未来,人类成为星际文明之后,再去挖掘空洞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