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备考网 知识问答 探测器飞越75亿公里,拍摄回来的照片,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宇宙

探测器飞越75亿公里,拍摄回来的照片,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宇宙

在古人的认知里,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可是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人类开始重新认识宇宙。科技让我们认知到了一个全新的宇宙,才明白地球只是太阳系的一个行星,而太阳系也只不过是银河系的一个星系,即使是在我们眼里广阔的银河系,在宇宙中也同样渺小如尘埃。

要想探索宇宙的奥秘,我们就需要走出去,走到更加遥远的星空才行,可是以人类目前的科技实力,我们连小小的太阳系都无法走出去。

太阳系有多大?早期的时候,科学家认为八大行星覆盖的区域就是整个太阳系范围,后来我们观测到了柯伊伯带,认为那里才是太阳系的边缘。可是随着观测技术的不断提升,我们看到了更加遥远的区域,那就是奥尔特云,这里才是太阳系真正的外围区域。

当然,对于奥尔特云到底有多么广阔,目前也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不管如何,探测器的观测结果告诉我们,太阳系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直径范围最少也能够达到2光年。

如此广阔的范围,以人类目前的科技实力,自然是无法离开的。即使如此,我们也要不断向前探索,派出探测器向太阳系深处不断前进,只有走得更远,才能够对宇宙的认知不断提升。

在人类走出地球的半个多世纪以来,人类向太阳系深处发射的探测器已经多达五个,其中包括我们都非常熟悉的旅行者一号和旅行者二号,这两个探测器之所以名气比较大,主要是它们身上携带着记载人类和地球信息的光盘,承载着人类文明和外星文明接触的希望。

旅行者一号和旅行者二号的前进目标没有限制,只能没有发生意外,它们会一直朝着太阳系外前进,不会在中途休息去探索太阳系内的天体,所以,我们要更多的了解太阳系边缘的情况,还是需要专注的一个探测器,于是在2006年,科学家又发射了新视野号探测器。

新视野号探测器的目标不是朝着太阳系外一直前进,而是到达柯伊伯带之后,就会停下来,对这个区域的天体进行更加详细的探测。

柯伊伯带有一个对我们意义非凡的天体,它就是冥王星,冥王星曾经是太阳系第九大行星,可是到了2006年,科学家研究后认为,冥王星并不属于行星的定义,将它踢出了九大行星,从此太阳系只有八大行星。

虽然冥王星被踢出了行星之列,但是它身上的秘密仍然吸引着科学家的目光,新视野号到达柯伊伯带之后,第一个探测的目标就是冥王星,也就是在2015年7月14日,新视野号飞掠了冥王星,并且在接下来的日子对冥王星展开了一段时间的探测,给我们传回了很多珍贵的冥王星表面照片。

有了新视野号的探测,让我们对冥王星有了全新的认知,揭开了不少秘密。完成了对冥王星的探测之后,新视野号继续朝着更远的目标前进,到了2021年4月18日,已经行驶到距地球75亿公里外,这个位置无线电信号要传回地球也需要6.5个小时。

新视野号到达75亿公里的位置后,科学家给它发送了一个指令:朝着旅行者一号前进的方向拍摄了一张照片,那么这张照片中能够看到旅行者一号吗?当然不可能,要知道那个时候,旅行者一号距我们有225亿公里,距新视野号也有约150亿公里的跨度。

如此远的距离再加上旅行者一号太小了,我们根本拍摄不到它的身影,看到的只是一片黑暗的星空。在太阳系的柯伊伯带,新视野号拍摄了大量的照片,让我们认知到了不少的小天体,例如:在2019年1月飞越小天体“天涯海角”时,拍摄下的珍贵照片。

“天涯海角”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小行星,它看上去就像是一个“雪人”,由一大一小两个球体构成,大的那一个直径约32公里,表面有一个大坑以及很多的小坑。

整个小天体的表面呈现淡红色,科学家认为这跟它的成分组成有关,而这样的小天体形成于数十亿年前,也就是在太阳系的早期,称得上是太阳系的活化石,研究这类小天体,有助于我们揭开太阳系早期演化之谜。

新视野号处在柯伊伯带,近距离的拍摄可以让我们看到一些奇特的小天体,景色还是比较美丽的,可是向宇宙深空拍摄的场景却没有那么美丽,远远比不上哈勃望远镜拍摄的美丽深空照片。

在新视野号的拍摄视角里,宇宙深处星系数量是极小的,大概只有数千亿个,远远没有科学家认为的数万亿那么多,整个宇宙深空背景就是一个黑暗的空间,看上去让我们感到孤独和害怕。

由此可见,从地球方向向宇宙深空拍摄跟站在太阳系边缘向宇宙深处拍摄,得到的景象是有很大差别的,哪一个更真实一点呢?在科学家看来,走得更远才能够看得更清,要了解真实的宇宙数据,只有往更深处去探测,

甚至有科学家认为,太阳系内观测到的宇宙深空场景并不一定是真实的宇宙,太阳系的范围有可能给我们产生了误导,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伪宇宙。只有走出太阳系,站在星际空间里,或许才能够认知到真实的宇宙是什么样子?

当然,对于人类来说,现在要走出太阳系并不现实,太阳系的范围还是比较大的,要走出去,飞船的速度要达到亚光速才可以,要实现这样的速度,就需要更为强大的引擎,需要更为强大的能源才行,化石能源是无法做到的,或许只有现在还在研究探索的可控核聚变才有希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一起备考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xiew360.com/65716.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